46岁的金先生患有脊柱关节病,两次“不起眼”的摔倒,竟让他两次颈椎骨折,险些瘫痪。在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,骨科专家为其制定个性化方案、系统救治,助其重新“抬头挺胸”。近日,金先生自行到院复查,检查显示恢复情况良好。
(资料图片)
综合研判 专家团队勇闯骨科“手术禁区”
去年,金先生不慎摔伤,颈部疼痛难忍,难以抬头。当地医院检查发现,他的上颈椎齿状突骨折,骨折块向椎管方向移位。为寻求进一步救治,他被家人送到独墅湖医院。
(患者枢椎齿状突骨折脱位)
“齿状突位于头颅和颈椎的交界区域,是连接生命中枢的‘要塞’,既重要又脆弱。”该院骨科主任姜为民解释,这一位置上,有椎动脉和中枢神经从中穿过。伤者稍有不慎,就可能引发大出血、瘫痪,甚至死亡。由于手术难度极大,上颈椎一度被视为骨科“手术禁区”。
救治难度不止于此。进一步沟通、检查后,姜为民了解到,金先生患强直性脊柱炎多年,脊柱早已病变僵硬,不仅无法自如活动,受伤位置也难以显露。此外,患者还有两处脊柱发育异常、骨折复位困难等问题,导致手术难度大、损伤脊髓风险高,手术团队面临严峻挑战。
根据患者病情,姜为民团队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。术中,团队密切配合,在复位、固定骨折的基础上,再为脊柱提供侧方“支撑力”,保障患者颈椎自如活动。不到2小时,手术便顺利完成,患者出血仅约100毫升。术后CT显示,受伤的齿状突顺利复位,螺钉定位精准。在护理团队的精心照料下,15天后,金先生康复出院。
祸不单行 个性化方案助其再度“抬头挺胸”
受脊柱关节病影响,今年初,金先生不慎再次摔倒,当时就感觉颈部剧痛、右侧肢体无法动弹。情急之下,家人立即将其送至独墅湖医院。检查显示,在患者颈椎与胸椎交界处,不仅有骨折伴脱位,还压迫到神经,导致其右侧肢体偏瘫。
(齿状突骨折已愈合(圆圈处),C7-T1骨折脱位(方块处))
患者伤情严重复杂,治疗遇上瓶颈。“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犹如一块固化的水泥条。外力作用下,‘水泥条’爆裂,出现缺损。”姜为民说,由于患者骨质缺失较大,单纯从后方固定断裂脊柱,无法将前方“张口”的椎体复位,伤骨难以愈合。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承受能力,姜为民团队研判决定,为其设计“两步走”手术方案:即先从后方复位骨折、螺钉固定。一段时间后,再从前路入手,植骨修补“水泥条”、融合固定。
在二代0臂机的保驾护航下,姜为民成功地将螺钉置入患者椎体内,手术历经3小时。术后,金先生的偏瘫有了明显改善。一个多月后,姜为民再次为其手术,顺利修补好断裂缺口。一周休养后,金先生终于可以再次“挺胸”,顺利出院。
(苏报融媒记者 朱瀚墨)
编辑:钱芳
关键词: